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是怎样的
在对行为人定罪的时候,需要实际考虑到其主观心态,毕竟有些罪名明确要求只有在故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构成此罪,而有些却要求是过失犯罪。那对于受贿罪来讲,您知道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是怎样的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为你详细解答这个问题。一、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是怎样的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益,而无受贿意图,后者以酬谢名义将财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贿论处。在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以各种巧妙手法掩盖其真实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须深入地加以分析判断。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收受财物,只象征性地付少量现金,实际上是掩盖受贿行为的一种手段,对之应当以受贿论处。对于这种案件受贿金额的计算,应当以行贿人购买物品实际支付的金额扣除受贿人已付的现金额来计算。二、受贿罪既遂与未遂如何认定根据《刑法》第20条至第24条规定,我们认为,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应从贿赂是否到手为界。其理由是:首先,受贿犯罪可分承诺受贿、接受贿赂、行为人谋取了某种利益三个阶段。承诺属犯意表示,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的交换条件,唯有接受并拿到贿赂,才是受贿人追求的直接结果。因此,受贿人收受了贿赂,即意味着实现了犯罪的目的,从而构成犯罪既遂。其次,根据本法规定,受贿罪犯罪构成只需要一个行为一种故意则为齐备,即有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的行为和相应的故意。至于行为人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成功,不影响法定的构成要件,因而也不影响受贿既遂的成立。第三,以贿赂是否到手作为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同样适用于索取贿赂的情况。索贿而未得到贿赂,仍然说明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的目的,符合本法关于未遂的法定要件。那种认为一经实施索贿行为就构成受贿既遂的观点,是缺乏理论依据的。综合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过失进行了受贿在话,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以认定构成此罪的。当然,要是行为人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也是无法认定为此罪。更多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上网站进行具体了解。